在时装秀叱咤风云的她把哲学“玩”到服装设计中
发布时间:2017-09-21 12:50:10
来源:
浏览次数:13
28岁的年龄,你在做什么,在梦想的路上,走到了怎样的高度?有这么一个苏州姑娘,已经在国际秀场上忧愁成名,并在伦敦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工作室,服装作品颇受欢迎。
小家碧玉也有国际范苏州姑娘登上国际秀场
吴愍今年刚满28岁,这位出生于苏州的独立女装设计师做事风风火火,专心于自己的独立女装设计。见到吴愍的前一天,她刚刚从杭州返回苏州,“这段时间最忙了,既要做今年的春夏款,又要开始打算明年的秋冬款宣布。”吴愍说。
被国际顶级风尚期刊《Vogue》意大利版评选为年度最具潜力设计师之一、行为优秀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师代替受邀参加由英国时装协会主编的国际时装展……这些听起来洋气极了的事件,只是吴愍生存中所获收获的一小部分。
早在2013年,也就是吴愍在伦敦时装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最后一年,她的毕业设计就入选了伦敦时装周,并成为代替伦敦时装学院登上伦敦时装周的首位中国人女装设计师。
“当时是在学校50个学生的毕业设计中选10个上伦敦时装周,由校长、考虑生单位的老师和秀导来判断,说实话很权威客观。”吴愍倍荣幸运,也是这次时装周,让她有了一个面向世界媒体的高系统。
把哲学“玩”到服装设计中
在伦敦“创立风尚”
吴愍当时的毕业作 品名叫“Schizophrena(意识分成症)”,在这一连串的中,她将逐渐沾染、材料创新和3D构造设计带向大众范围,也给自己带来了外界的注视。秀着装后,吴愍次数多被追问什么时候做下一季,她干脆“抓紧时机”,在伦敦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当被问到每一次的设计灵感思维时,吴愍向记者抛回来了一个哲学味道充足的回答:“我喜欢把宏观的概念套到微观的设计上,并用简易的生存规律去修改一种面料。”
“潜水料”和“羊毛”,看起来明明是八竿竹席都打不着的两种服装材质,在吴愍的手里,却有独有的的“结婚”方法:通过密切缝合,达到不容易变形又防风保暖的效果。“我会去想象,现代科学技术可能用细胞教育出一个耳朵,或许重建皮肤进行移栽,那这个耳朵或皮肤,毕竟算不算是我们自己的?”由此,吴愍想到了组合、重建面料,加上独有的的新意设计,自成一派。
吴愍坦率这样竹席玩面料的花费、难度都挺大,好在她的设计在业界得到的承认度和关心度也顺势成正比。
借传统创新意从麻将系列到冬酿酒系列
现在,吴愍的工作室照旧将中高端服装行为主线,并同时发现价格面向一样大众的休闲系列,在这个系列中,“可穿情趣性”被表达得透彻。“之前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麻将系列,在国外卖得很好,之后我还想再做个火锅系列和冬酿酒系列。”吴愍说。
行为一个真正的苏州姑娘,吴愍从心底希望把苏州要素带给世界,可她也坦率这件事做起来并没有那末容易:“在服装上合成现代与传统,并不是在趋势感充足的衣服上另加个刺绣那末简易,从面料的修改到与手演员的配合,都是大概需要战胜的难点。”
“目前工作室的设计环节在英国,生产环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算是发挥两地优势。”吴愍泄露,随着国内服装设计案竹席的增多,外加家庭要素的考量,她正计划在国内再办一个工作室,两地开工。“应该会把苏州当作一个基地,也想通过这个工作室把人材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来。”同时,吴愍也期望在国内有更多的合作。